荔波位于云貴高原與廣西丘陵過渡地帶,貴州最南端,全縣總人口18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2%以上。主要分布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瑤族等少數民族。
“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是世人給予荔波最大的贊美,其擁有世界同緯度地區保存下來的一片相對集中的喀斯特森林,2006年荔波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地。
在浩瀚蒼茫的喀斯特峰林中,漳江蜿蜒穿過,兩岸險峰夾持,諸多景區鑲嵌在“百里畫廊”的卷頁之中。
小七孔風景區位于荔波縣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區全長7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有百多個游覽景點。是集山、水、林、洞、湖、瀑為一體的原始奇景。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七孔橋為道光十五年所建,古橋橫跨在美麗的響水河上,是古代黔南通往廣西的交通要道,秀美的小七孔景區散發出靈性,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雄奇的大七孔透露著大氣,草木棧道間散發著壯美。幽深的水春河峽谷,顯得親近可人,玩樂其中的游客會放下所有生活煩事。迷人的樟江風光帶給人一種夢幻般的遐想,會在行進中駐足。
荔波不僅是地球上一顆綠色瑰寶,同時也是一方孕育中國革命的紅色寶地。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故居,記錄了鄧恩銘的生前事跡。大革命時期鄧恩銘先后領導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和青島全市工人大罷工。大革命失敗后他輾轉山東各地領導黨組織開展斗爭。1928年他因叛徒背叛被捕入獄。1931年被害。30年的短暫生命卻鑄造了永恒的輝煌。鄧恩銘似乎為后人在廣袤叢林間點起的一把世代傳遞的精神火種。
在貴州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地中,荔波的瑤山古寨部落算是獨具特色的一個,瑤族特有的民族服飾,民族舞蹈,銅鼓文化,崇拜風俗等在古寨得到充分的展示,是人們體驗和感受瑤族文化的理想之地。
一個地區的發展需要基于自身的優勢,荔波特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注定會使荔波成為生態旅游的休閑勝地。長期以來,荔波縣委縣政府樹立保住青山綠水的理念,“堅持生態保護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深入推進“生態立縣、文化塑縣、旅游興縣”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的走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道路。雄奇秀麗的山水風光,神奇迷離的民族風情,傳奇驚人的紅色文化,形成荔波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在現代文明沁染的萬方土地間。荔波,始終保持著自己純凈自然的獨特魅力,在此緯度為地球守護著最后一塊綠寶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