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廊坊市區藝術大道西環互通南北兩側,幾十名工人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地被草花和月季種植收尾工作。寬闊筆直的藝術大道上,放眼皆蔥翠,滿目盡芳菲。如詩如畫的城市風光在眼前鋪展開來,新裝迎接即將到來的“5·18”經貿盛會。
藝術大道全長15.5公里,東連廊坊開發區,西接新機場北線高速,是貫通城市東西的一條主軸線,連接多個道路出入口及主干道,同時串聯多個重要的城市節點及城市片區。道路整體設計以廊坊幾千年的古韻文化為底蘊,并在道路節點處設計街角公園,綠地內點綴景石及造型植物形成點景,形成一步一景、百步一園的三十里長街。
淡紫色的藍河、紅白相間的紅雙喜、黃色的金獎章、火紅的梅郎口紅……從廊坊市區藝術大道鐵路下穿橋往東望去,仿佛置身花的海洋。豐花月季、微型月季、樹狀月季爭奇斗艷。大道兩旁,月季與銀杏、國槐、欒樹等交相呼應,常綠植物點綴其間,共同形成藝術大道兩側綠化帶整體的森林外貌。“出門就能看到各種花卉植物,心情一下子明亮了,現在根本不用專門去公園遛彎了!”住在附近小區的市民李霞說,居住在花園般的城市里,幸福感倍增。
從建市之初,廊坊就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及園林綠化工作。上世紀90年代,廊坊提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設計理念。進入2000年,廊坊建設了海棠園、紫薇園等一批特色植物專類園。2006年,廊坊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是全省獲此殊榮較早的設區市。近年來,廊坊市立足市情、對標對表京津雄園林綠化建設標準,以綠色潤染城市道路,以花木裝點公園游園,以文化帶動景觀設計,打造京津冀生態文明建設“增長極”,森林覆蓋率位居河北省平原市首位。去年,廊坊成功摘取“國家森林城市”的桂冠,全方位構建起了綠量豐滿、層次豐富、林蔭匝地的城鄉綠化體系。
2017年8月,廊坊將月季花確定為市花,將其作為花園城市建設的“當家花卉”。近3年,該市依托城市園林綠化發展路徑,加快月季花增植步伐,在公園、廣場、街巷、游園“見縫插綠”種植月季,隨后在市區主要迎賓線、新建道路、路口節點等綠化工程中成片種植,打造色彩繽紛、層次豐富的月季花海景觀,全年市區總種植量達500余萬株,一座“月季之城”撲面而來。
廊坊還在花園城市建設中充分融入文化元素,遵循“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設計理念,在空間規劃、游園建設、綠廊街道、人文景觀等載體上下功夫,將歷史文化、地域特色、現代文化融入城市建設的每一個細節,提升城市的整體文化品位,厚植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建設花園城市,是新發展理念下城市發展的新目標。花園城市的核心在于‘人’,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說,建設花園城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全民共建共享的民生工程。城市形象、生態環境的全面提升,將會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項目落戶,增強城市的承載力和競爭力。
“一街一特色、一街一精品”,廊坊打造了以櫻花、玉蘭、海棠、榆葉梅、碧桃等花卉為主的特色景觀道路,規劃設計了道路節點花卉組團和城市綠雕,塑造了城市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抬頭見綠、起步聞香、綠隨路至、人到景到……春風蕩漾中,市民不經意走入一幅幅風景醉人的美麗畫圖中。
“打造花園城市,綠化是基礎。截至目前,廊坊市城區綠地率達到43.97%,綠化覆蓋率達47.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93平方米。”廊坊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普表示,打造花園城市,廊坊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今年園林綠化將以機場北高速為重點,計劃新植、補植各類樹木31.06萬株,新增綠地60.41公頃;在藝術大道、和平路、銀河北路、云鵬道等迎賓道路擴大市花種植規模、豐富花色品種;在丹鳳公園北口、世紀廣場和車站北廣場建設市花景觀,共種植月季38萬株,提升花園城市內涵和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