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是住房城鄉建設公布的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日照城因港立,港以城興。在上世紀80年代,因日照港煤碼頭建設需要,沿原岸線向海側推移數百米,建設了以漿砌石擋墻為掩護的煤堆場東護岸。隨著城市發展,該煤炭作業區緊鄰城市景區,進出港的運輸鐵路穿城而過,不但影響周邊的居住環境,也影響市容市貌。
自2015年起,日照市開始對港口工業岸線進行生態修復整治,港口工業岸線將結合當地海域水文特點及潮流泥沙運動規律,通過建設弧形的長堤、潛堤、隔沙堤等防護和修復設施,逐漸形成蜿蜒美麗的自然沙灘。工程建成后,現存的煤碼頭、棧橋及部分有代表性的港口設施,將作為港口歷史文化要素被保留下來,供游客參觀。
日照市統籌考慮港城關系,將該騰退的港區堆場及周邊石臼老城區域納入到城市設計研究范疇,編制了日照市石臼老街與海龍灣城市設計,結合城市建設發展實際,以石臼歷史文化為特色,以濱海旅游休閑功能為核心,深入挖掘城海共生的記憶載體,將該片區打造成文化復興的重要載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交通優化。貨運鐵路線調整,規劃將進出港鐵路由“北進北出”調整為“南進南出”,解決鐵路貨運穿越城市人口密集區的現狀。
二是功能調整。將污染比較嚴重的大宗散貨和煤炭作業搬遷至離城區比較遠的南作業區,港口功能布局逐步由“散集混合”調整為“北集南散”。通過退岸還海、改善生態環境,海龍灣將與原煤炭碼頭、石臼老燈塔等一系列代表日照特點和時代印記的新老建筑連為一體,最終形成集生態居住、文化創意與高端商業商務一體的旅游度假區,中央活力區的南端商務旅游活力組團。
三是文化復興。石臼歷史悠久,歷經海運海防文化、商埠文化、工業建港文化等不同發展時期,建國后作為日照最早因港口建設發展起來的區域,基地內部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有清代民居、石臼老街、老燈塔、軍人俱樂部、民國商貿業遺存等特色歷史文化要素。煤炭碼頭及貨運堆場有眾多工業遺跡。日照港工業輝煌象征的煤碼頭將被改造成為人們體驗港城風情和追憶過去的場所。
本次城市設計通過對石臼老城的歷史建筑要素進行摸底調研,拆除無歷史特色的危舊建筑,保留有歷史價值的歷史遺存,并提出更新改造與風貌塑造的設計策略,助推城市文化復興,提升中央活力區的內涵,增強日照城市魅力。作為全國首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修復整治工程,日照海龍灣項目,體現的是城市綠色發展共識和生態建設合力。(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消息)

規劃鳥瞰圖

郵輪停靠港效果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