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文化傳播網訊(杜雨林 張長青) 近年來,新沂以營商環境建設“提升年”為抓手,緊緊圍繞“兩城一地”戰略目標,深入開展“重大產業項目突破年”活動,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項目建設排憂解難,全市經濟社會呈現結構更優、動能更強、質態更好的良好態勢。
一是搭建“便企通道”,讓企業少跑腿。積極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圍繞“心怡營商·贏在新沂”,開展提速清障等“十大專項行動”。優化智慧政務服務,推行“一窗受理、不見面服務、多測合一、多評合一、聯動辦理”,開通“線上辦、集中辦、自助辦、幫代辦”四種模式,把“3550”標準提高到“2230”,打造透明、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組建企業綜合服務中心,研發“心怡營商”APP,推行“企業生產寧靜日、營商環境監測點、企業110”等創新舉措,實現一個平臺集成服務,一站式解決企業訴求,今年以來,共解決項目訴求400余件,企業投資政策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二是主動“貼心服務”,幫企業解煩惱。專項治理項目投資建設環境,重點打擊惡意阻工、煽動鬧事的黑惡勢力,推進項目無阻礙施工。全力打造集聚優勢資源的“強磁場”,新開工建設300萬平米標準廠房,為重大項目入駐創造有利條件。優化金融生態環境,設立各類產業引導基金30億元,引入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2家,構建“投貸保補”聯動的投融資新模式。強化科技服務平臺,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為一體的多元化發展機制,重點打造中關村產業園及東隴海科創谷兩大科創載體,深化與國家科技轉移東部中心、中關村東升科技園、清華大學等合作,目前已孵化企業近90家。
三是提高“供給質效”,為企業減負擔。開展“企業減負”專項治理行動,對涉建領域及各類保證金進行治理,建立涉企價費“清單”,助力企業“輕裝快行”。對新招項目開展評估論證,綜合考量項目的投資強度、產出等“核心指標”,運用差別化政策,建立“以畝產和創新論英雄,以質量和績效給要素”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高效益、高產出、高技術、高成長性項目集聚。加快園區基礎配套,投資近50億元進行居民搬遷、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工業鄰里中心等功能設施建設,全面推動高新區、化工園區及鎮級園區提檔升級,為企業提供完備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四是實施“全程跟蹤”,為企業當“保鏢”。全面落實徐州市重大項目“六項制度”建設,建立項目全程管理工作機制,實行“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強化領導包掛、現場督查、集中會辦,嚴格實施周調度、月通報、季觀摩點評,并聯式推進、壓茬式攻堅,構建上下貫通、層層銜接的“閉環式”工作鏈。抽調選拔100名項目全程服務專員,針對不同產業、不同階段項目,量身定制跟蹤服務方案,按照項目“洽談、簽約、開工、建設、投產、列統”六大投資周期及“實質性開工、結構性封頂、設備安裝、投入運營”等四個關鍵環節,實施節點管理,形成項目“招引簽約—開工投產—列統培育”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態勢。(作者單位:新沂市經濟發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