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開展文體惠民工程,開工建設沈那遺址公園和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
未來依托沈那遺址公園的“四館”到底要建成什么樣子,建成后的“四館”將會給西寧百姓的文化生活帶來哪些驚喜呢?
就此,記者連線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局長施永新,對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那遺址公園和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交流中心項目(即西寧市文化館、西寧市圖書館、西寧市博物館、西寧市美術館,簡稱“四館”)進行了詳細了解。
打造群眾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當前,隨著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長,西寧市現有市級公共文化機構基礎設施相對陳舊,市圖書館有館無址,市美術館(畫院)功能缺失,市群藝館、博物館面積均不達標,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與供給矛盾日漸凸顯,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迫在眉睫。為充分發揮西寧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示范、輻射、帶動、引領作用,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公共文化權益,市委、市政府研究啟動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交流中心項目(即西寧市文化館、西寧市圖書館、西寧市博物館、西寧市美術館,簡稱“四館”)建設,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需求。
依托沈那遺址公園打造新文化地標
沈那遺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客觀條件限制,遺址年久失修,資源開發利用不夠,搶救保護迫在眉睫。為有效保護沈那遺址文物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減少自然力及人為要素對遺址帶來的損傷,科學、合理、適度地發揮沈那遺址在西寧市地方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展示遺址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亟須建設集保護、展示、科研、教育、參觀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遺址公園。以沈那遺址公園建設為契機,打造設施齊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僅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顯著提升城市文化內涵,而且有利于助推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和新時代幸福西寧建設。
2018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西寧市城北區沈那遺址地段建設沈那遺址公園及配套建筑項目、西寧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交流中心建筑項目。“四館”建設項目將依托沈那遺址南側較為開闊的建設控制地帶,充分發揮沈那遺址及其周邊環境的生態優勢。充分利用沈那遺址的歷史、文化、自然優勢,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建成由遺址本體、周邊環境和保護性展示區域構成的考古遺址公園,向公眾全面展示沈那遺址完整的歷史信息,使人們了解當時的社會制度、經濟形態、建筑風貌等,充分展現文化遺址所具有的重要價值,更好地達到文物保護、宣傳教育、民族團結、文化傳播的目的,促進相關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形成西北齊家文化遺存考古與實物研究基地,成為西寧新的文化地標。
四館未來到底是什么模樣
據了解,該項目位于西寧市城北區,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其一為西寧市博物館、美術館:功能主要包括地方文化展廳、地方文物展廳、非遺展廳、多媒體試聽廳、書畫展廳、書畫講習室、學術報告廳、會議室等;其二為西寧市圖書館、文化館:功能主要包括圖書館文獻(藏書)建設區、文獻內閱區、文獻外借區、數字文獻服務區、書庫、器樂培訓室、聲樂培訓室、舞蹈健身室、合唱排練室、手工坊、志愿者服務站、劇場、會議室等。依托沈那遺址公園打造城市歷史文化展示、教育和交流的目的地,吸引人群,建成集博物、展示、教育、休閑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藝術活動交流中心,提升地段的整體品質和吸引力,通過打造連續、開放、尺度宜人的慢行空間,塑造出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格局。
創造有文化感染力的公共場所
據了解,“四館”建設項目突出以山為屏的城市生態基底,重視建筑與山體景觀的和諧共生;保持城市外圍山體風光,尊重自然山體格局,維護城市生態環境;塑造具有特色的臨山城市建筑風貌,提升景觀山體周邊地區的空間環境品質;創造有文化感染力的西寧市地域綠色文化公共場所。建筑群東側主入口以“圖書文化”為主題,聚合圖書館、文化館功能,題名“文化廣場”;建設場地中段延續自然沖溝空間態勢,利用地下電纜隧道控制用地,沿門源路設置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以“民族團結,多元文化融合”為主題,回應“邊陲安寧”的歷史概念淵源,題名“寧合廣場”;建筑群西側主入口以“民眾活躍的地域文化藝術”為主題,突出博物館、美術館功能,題名“文博廣場”。(作者:王瓊)
詳解:這些項目將便捷市民出行
圍繞便捷出行、智慧信息等八大專項行動,實施昆侖大道快速化、同仁路跨湟水河橋等項目;新建人民公園等7處過街設施,人行天橋加裝電梯……連日來,《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個個令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便利的好消息讓市民欣喜不已,那么,這些項目究竟什么時候開建?建成后又將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2月23日,記者連線了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展開了采訪。
昆侖大道將實現快速化
據了解,作為西寧市東西方向主通道,在早晚高峰期時段,昆侖大道南小街、新寧路等路段依然存在堵車情況,為進一步為“大西寧”未來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交通基礎,西寧市將實施昆侖大道快速化項目以及同仁路跨湟水河橋項目。作為西寧市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工程,昆侖大道快速化項目將提升昆侖大道通行能力與通行效率,方便群眾出行,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目前該項目正在編寫規劃方案。為將朝陽西路以及朝陽東路與主城區相連接,有效緩解南北方向道路壓力,西寧市將實施同仁路跨湟水河橋項目,該項目預計今年4月開工建設。
新建人民公園等多處過街設施
為大力緩解部分人流車流較大路段搶道混行、通行能力有限的交通現狀,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實現人車分流,改善道路和行人通行條件,保障市民出行,西寧市今年將新建人民公園等多處過街設施,其中,人民公園過街設施已經開工建設,紅十字醫院、中醫院過街設施預計4月開工建設。
實現人行天橋加裝電梯應裝盡裝
人行過街天橋安裝無障礙直升電梯能大大提高天橋的通行能力,特別是腿腳不利索、行動不便的老弱病殘孕等市民上下過街天橋時,直升電梯就顯得極為方便。去年,西寧市對27座人行過街天橋加裝了53部無障礙直升電梯,改造工程在原有天橋設計的基礎上,保留原有天橋墩柱,加長天橋橋板長度,更換橋面鋪裝和欄桿,通過設置兩部無障礙直升電梯,替代原有的人行坡道,有助于市民更快捷方便地通行,安裝了透明玻璃的直升電梯還具有一定的觀景功能。
今年,西寧市將對尚未加裝電梯人行天橋進行調研論證,對于條件成熟、人流量大的人行天橋加裝電梯,最終實現人行天橋加裝電梯“應裝盡裝”,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提升市民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