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已成為深化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的重要途徑。要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提升南京城市的國際影響力與美譽度,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城市賦能。
城市因創新而發展,因創意而美麗。現在,文化創意已經成為深化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途徑。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和良好基礎的南京,要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提升南京城市的國際影響力與美譽度,用文化創意為城市發展賦能。
創意作用于城市有三種途徑
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在《創意改變中國》一書指出,創意是改變世界的力量。他認為,對中國而言,創意將從觀念革新、智慧轉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城市面貌與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創意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外部世界,它必須借助相應的媒介才能對外部世界產生影響。在我看來,創意作用于城市,大致有三種途徑。
一是創意與產品結合,生產制造出符合人們審美需求的文創產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這種產品強調時尚、原創、非量產等特性。以近幾年火爆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為例,數據表明,蘇州博物館的天貓店有27.7萬的淘寶粉絲,甚至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天貓店也擁有43.7萬的粉絲。到2018年12月,堪稱現象級的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研發超1.1萬件,文創產品收入在2017年達15億元。
二是創意產品形成產業鏈,催生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統計表明,到2017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4722億元,占GDP4.2%。從南京來看,到2018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為807.69億元,占GDP比重為6.3%。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為1565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為7.85%。文化產業已成為南京的支柱產業,并對經濟轉型升級、增加就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是文化創意產業重構城市生產、生活乃至空間,從而深刻改變城市的面貌與內生氣質,成為催生“文化城市”“創新城市”的重要力量。文化創意與商品服務融合,在商品服務的使用價值之上,增加審美趣味,實現商品服務的更高附加值;文化創意與城市空間融合,使空間結構利用更加高效,設施更具人文色彩,舒適而便利,空間景觀更加具有審美趣味。
“創意產業”“創意經濟”方興未艾
正是因為認識到創意對經濟、社會乃至城市的重要性,很多國家高度重視對“創意產業”“創意經濟”“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創立于2004年,致力于促進將創意視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因素的城市之間的合作。為進一步促進將創意視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因素的城市之間的合作,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立創意城市網絡(UCCN),創意城市網絡涵蓋手工藝與民間藝術、設計、電影、美食、文學、音樂和媒體藝術等7個范疇。到目前,該網絡共有72個國家180個城市參與。截至2017年11月1日,中國共有青島、長沙等12個城市加入該網絡。
從最先提出“創意經濟”的英國來看,1997年,英國發表了文化政策宣言——《創造未來: 文化政策藝術與創意經濟行動計劃》,該宣言強調,“創意”是21世紀英國經濟發展的潛在機遇,是當代英國社會與經濟發展層面中重要的資本資源。為發展創意經濟,打破部門壁壘,英國對有關政府部門進行了重新整合。首先將主管文化等部門的“國家遺產部”更名為“文化、媒體與體育部”,并專門組建了以文化大臣為首的跨政府部門的行動小組,這個小組成員由十二個部門的首長、政府高級官員以及與創意產業有關的重要商業公司的負責人和社會知名人士等。
有“動漫王國”之稱的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動漫制作和輸出國。近十年來,日本動漫產業年平均銷售額超過2000億,是日本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為扶持動漫產業,日本一方面加大國際推銷力度,專門設立一個24小時專門用英語播出日本動畫和電視劇的電視頻道、撥專款從動漫制作商中購買動畫片播放版權后免費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電視臺播放,在東京設立一個面向世界各國年輕漫畫家的漫畫諾貝爾獎——“國際漫畫獎”,擴大動漫影響力。
從國內看,近十多年來,從國家到地方相繼出臺了諸多促進創意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近兩年內,紛紛頒布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搶占創意創新高地。
2017年12月,“上海文創50條”在提出借力“互聯網+”新動能、拓展“文化+”新思維,通過培育紅色旅游、演藝旅游、體育傳媒、文化裝備、城市規劃、田園觀光等融合業態,推進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先進技術成果服務應用于文化創意內容生產,帶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文化賦能有鏈條。
2018年6月,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包括全面推動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數字創意主陣地;率先布局內容版權轉化,形成文化創新策源地等。同年12月,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突出重點領域,搶占文化產業新高地,包括鞏固和壯大數字內容產業、打造動漫游戲產業之都、建設全國藝術產業中心、培育全球文化創意設計之城、打造全球文化裝備制造中心、超前布局文化產業前沿領域等。
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優勢獨特基礎良好
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著獨特的優勢和良好的基礎。從作為創意主體的人來看,南京擁有高校5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數量和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均居國內第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1家;海外研發機構總數累計達到25家,海外人才工作站總數達35家。擁有83萬在校大學生、82位兩院“院士”、40多萬科研人員。每萬人在校大學生數量、研究生數量均居全國第二,科教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
從創意資源來看,南京有近2500年建城史和約450年建都史,史跡遺存眾多。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1處,中山陵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處。南京擁有南京云錦織造技藝、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中國剪紙(南京剪紙)、古琴藝術(金陵琴派)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南京白局、秦淮燈會等國家級項目7項;南京板鴨、鹽水鴨制作工藝、留左吹打樂等省級項目43項;六合民歌、南京白話等市級項目91項。
文學藝術更是源遠流長,名流輩出、名作如林。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礎來看,南京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七年居江蘇全省之首,在全國排名第8位。“創意南京”文化產業融合公共服務平臺體系、中國(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會、文化金融的“南京模式”等項目在全國享有聲譽。
相對于國內其他發達城市而言,南京文化創意產業還存在著規模龍頭企業偏少、重點產業優勢不夠明顯、國有文化企業規模實力較弱等問題。
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美譽度
文化創意已經成為深化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的重要途徑。就南京而言,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提升南京城市的國際影響力與美譽度,也是“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發展目標的應有之義。建議南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城市賦能。
一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南京的人才集聚優勢,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創意人才集聚中心。創意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人才是產生創意的主體。南京需要進一步創意人才隊伍建設,結合“高精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持續加大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力度,重點培養一批熟悉國際市場的產業領軍人才和懂文化、善創意、會經營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尤其是要把南京龐大的人才隊伍優勢轉化為創意人才優勢。
二是彌補從創意到創意產業的鴻溝,打造全國重要的文化創意內容生產中心。產業化能力相對低下,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不足是南京乃至全國都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應深化文化領域宏觀管理體制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企業梯度培育機制,著力發展獨角獸、瞪羚企業,積極培育“小而優”創意創新企業。
三是注重文化創意的擴散效應,搶占文化創意產業前沿陣地。尤其是在“文化+科技”領域,一定要注意到在信息技術之外,生物技術、材料技術、認知技術等新興技術已經逐漸參與到“文化科技融合”的進程中來,并且,兩種技術以上的交叉融合進一步激發了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創新潛能,并逐漸拓展了“文化科技融合”的內涵與外延。
四是注重文化創意對整個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建設特色鮮明的創意城市。這里所說的創意城市,是指創意突破產業的界限,融入到城市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創意突破產品的界限,成為城市人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創意突破人員的界限,形成人人創意創新的濃厚氛圍。只有這樣,文化創意才能真正為南京城市的發展賦能。(作者為南京市社科院文化發展研究所所長、創新型城市研究院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