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文化傳播網訊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美總站策劃錄制的《全球行動倡議2020-脫貧》年度特別節目于北京時間12月9日/10日8:00-10:00在CGTN 電視端、客戶端、社交賬號以及節目專屬網站“GlobalActionInitiative.com”等平臺同步在線播出。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工作秘書長特別顧問霍克希爾德,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張軍大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杰弗里·岡本、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世界糧食計劃署副執行干事阿米爾·穆哈默德·阿卜杜拉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外嘉賓參加本次特別節目,共同商討全球減貧事業的經驗與辦法。
當前,全球貧困仍是全球人類發展進程最緊迫的挑戰之一。參加本次特別節目的嘉賓學者,聚焦氣候變化、醫療和教育資源失衡,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對全球減貧事業的阻礙,并就緩解該問題的可持續方案各抒己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從媒體人角度,強調了利用數字技術助力消除貧困事業的重要性,他在主旨演講中指出:“當前我們身處信息化時代,更要用互聯網思維去探尋減貧的新思路。媒體應該主動承擔起紐帶與橋梁的作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愿意與全球媒體同行攜手,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搭建起一個務實高效的減貧經驗交流平臺,共同建設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工作秘書長特別顧問霍克希爾德也在節目中表示;“75年以來,世界赤貧人口已經由二分之一的比重降至2019年的低于十分之一,中國對世界脫貧成就做出了主要貢獻。但在聯合國成立75年后的今天,我們仍面臨著這個時代最大的全球性挑戰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目前的疫情可能會逆轉過去30年中的全球扶貧成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杰弗里·岡本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支持G20 ‘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債務減免可以讓更多資源投放到衛生和社會領域,中國和其他國家通過承諾債務重組降低債務水平等方式,展現了他們的慷慨和減免債務的意愿。”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張軍大使表示,“中國將致力于為國際脫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我相信,只要所有國家攜手同心,人類可以創造沒有貧困、更加光明的未來。”

在談及地區沖突所導致的貧困問題時,世界糧食計劃署副執行干事阿米爾·穆哈默德·阿卜杜拉表示,“世界上十三個遭受最嚴峻糧食危機的地區中,十個發生在政局沖突的國家。如果我們不解決局勢沖突問題,當地民眾的食品安全、營養安全問題不可能得到保障。”世界糧食計劃署也是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組織。

美國免疫學家、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威廉·哈茲爾廷指出,“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中國向美國展示了擁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是多么的重要。地方政府永遠無法擁有充足的資源去解決重大問題,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疫情應對。只有中央政府能保障充分地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因此,如果說新冠疫情教會了我們什么,那么希望它將是個警醒,不僅對美國,也是對世界其他國家,必須在未來對本國政府體系進行調整。”
本次《全球行動倡議2020-脫貧》特別節目深度契合國家脫貧攻堅工作重點,不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脫貧取得的巨大成果,分享了中國提前完成脫貧目標的寶貴經驗,也就疫情下世界貧困隱患提出關切和探討解決辦法。


此外,《全球行動倡議2020-脫貧》特別節目將首播兩部主題紀錄片《崛起》(RISE UP),分別講述中國和世界脫貧故事。節目首播后,全系列節目(含紀錄片)可以在CGTN客戶端和專屬網站GlobalActionInitiative.com點播。
《崛起》(RISE UP)第一集“中國脫貧故事”以扶貧基層工作人員為主線,從傳統基礎建設到新基建,從傳統扶貧辦法到扶貧創新,結合疫情下的扶貧工作,講述中國扶貧攻堅一線普通人的故事,展示如何融合科技和互聯網數字化手段精準帶動扶貧。
“中國脫貧故事”中提到在新冠疫情期間,騰訊微視扶貧專員幫助周至縣當地農戶通過電商直播的方式,依托短視頻產品優勢和生態,搭建內容電商矩陣,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提升當地獼猴桃品牌影響力。
同時,紀錄片關注81對公益性慢火車滿足了旅客多樣化的需求,繼續為拉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作用。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已達3.6萬公里。在部分車站和列車上搭建消費扶貧平臺,讓貧困群眾的特色農產品走出山間地頭,來到車站口、車廂口,讓高鐵沿線群眾共享高鐵發展紅利。
除此之外,還有像游戲扶貧等創新扶貧案例。紀錄片講述了《和平精英》等游戲產品與重慶彭水縣苗族文旅產業進行深入融合,在《和平精英》、騰訊棋牌游戲場景中植入彭水地域風貌,為當地文旅景點進行“云游式”體驗宣傳;同時,光子工作室還在當地打造實景“彭水苗鄉歡樂茶館”,依托游戲IP進行導流,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助產、以產扶農”的創新扶貧成果。
|